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药渣纪事

来源: 作者:谢士艾 发布时间:2023-05-22 14:33:12

在我老家彭山农村,过去有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那是千百年遗留下来的。中草药煎过后,一定要把药渣倒在路中央。听老一辈的人说,如果有谁踩着了药渣,就可以把家里病人的病带走,而踩药渣的人因此也会传染上病。在那时,人们看见药渣就像看见了灾星,唯恐躲之不及,走路都是提心吊胆,若一不小心踩上了,张口要大骂“倒了去死,倒了去绝”这样的话,才能避免得病。

很显然,这一做法是很不文明很不道德的,也是没有一点科学依据的。但长久以来,在这小村,在这充满愚味无知的人群中,面对贫穷的生活,一有病痛,他们首先是硬扛着,实在没办法就自己弄些中草药,再按照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做法,把药渣倒在路上,根本不管别人,也不管有效无效,一代一代的重蹈覆辙,以此来求得心灵的慰籍和自家的平安。殊不知,多少生命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而遗恨终身,甚至命归黄泉,上演着一幕幕活生生的人间悲剧。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很少挨骂的,并且还被村民们称之为“最不信这一套迷信”的人。然而事实上,在村里母亲算得上是倒药渣的高手,只不过她的技巧比别人更高超:一是尽量倒在离家远一点的路上;二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倒;三是在药渣拌上一点垃圾。因此,母亲的行为和倒的药渣都很少被人发现。如今母亲年近八十岁,每当提起这事,她都一脸的羞愧和无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村民们日益富裕,加上村里通了公路,有了赤足医生和卫生所,有病去那里打打针,开点西药丸子,比自己采的中草药简单方便,疗效又好,倒药渣的现象才日渐减少,来自那方面的骂声也很难听得见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农村医保惠及每一位村民,而且能报销的比例越来越高,差不多到了治病不花钱的地步,人们嫌麻烦,没有几个人愿意喝煎的中草药了,最多是中成药、口服液之类的,即使是区里、市里大医院的医生开的调理、滋补身体的中药也没有几人能接受。偶尔有人喝了,也不会把药渣倒在整洁、宽阔的水泥路上,何况他们已经完全明白,这样做是自欺欺人,没有一点作用的,而且还破坏环境,给人留下没素质、没文化的不良印象,加上到处都有不少垃圾桶,三天两头有专人专车拉走。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村里的每条路上一年到头几乎看不见丁点药渣,人人完全可以昂首挺胸地走路了。

村里的药渣是一个个回味无穷的故事,苦辣酸甜尽含其中。它的渐行渐远和消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真实写照,彰显出改革开放的灿灿光芒和党的政策的丰硕成果。

(谢士艾)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