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超600万人次关注!第二季“四川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公益云展播活动”圆满收官

来源: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中心卫生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12 15:52:43

为让网友们在基层就医更便利,让群众了解身边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新面貌、新变化,宣传四川省乡村卫生体系建设的亮点做法和成效——3月12日至3月25日,由省卫生健康委、川观新闻联合开展第二季 “四川省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公益云展播活动”,四川第二批135个次中心集体亮相。

次中心,是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里选出来的“尖子生”,依托现有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院,打造具有二级综合医院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本质仍然是乡镇卫生院。

根据主办方统计,云展播活动吸引超600万人次关注、点赞人次突破466万。

1712908393573.png 

上下协同提升自身诊疗水平 辐射带动周边卫生院能力提升

自创建次中心以来,多个次中心提升自身诊疗能力。内江市威远县新店镇卫生院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分级诊疗流程、畅通双向转诊渠道等一系列举措,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能开展一级手术、二级手术以及部分三级手术。广元市剑阁县开封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中医科改造升级、硬化院内停车场、数字化门诊打造、门诊大厅改造等,对医疗设备、技术新增升级,派遣多人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培训。自贡市荣县长山中心卫生院通过市县级专家下沉开展对口帮扶、外派21人到县级医院进修,上下协同提升诊疗能力,建立远程诊疗系统、加入院前急救网络并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患者在乡镇即可享受“低收费标准、市县医院专家看病”的便利。遂宁市射洪市沱牌中心卫生院依托遂宁市中心医院、射洪市人民医院专科联盟建设,搭建急诊医学互联互通平台,通过“上援下”“下学上”,建立卒中单元和胸痛单元,标准化建设急诊科,急诊急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更多次中心还在发挥自身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能。遂宁市射洪市沱牌中心卫生院加强周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指导和交流,加大辖区村医业务能力培训,提升辖区整体医疗救治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中心卫生院以医共体片区划分为基础,按照片区医疗救治、急诊急救、人才培训、技术指导、公共卫生示范5大中心定位,承担3家基层卫生院的部分管理和技术指导。

通过师带徒、建联盟、对口支援等方式 多措并举优化队伍结构

招才引才难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共性难题。达州市渠县静边镇中心卫生院对接上级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四川省中医院、达州市中心医院等知名专家定期坐诊,全面实施“名医带徒工程”,以“传、帮、带”构建人才梯队、促进青年医师成长,补齐医院专科建设的短板,让患者在家门口能得到大医院、大专家的诊治。凉山州西昌市佑君镇中心卫生院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一批高水平医疗人才,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数量显著增加,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合作与联系,建立胸痛、卒中联盟等合作关系,开展远程急诊、急救服务。

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中心卫生院以次中心建设为着力点,利用区级卫生人才招引和对口支援政策,通过定向上挂培养、跟师带教、退休返聘、多点执业、名医坐诊等方式,带动医院业务能力提升。2023年,和成都市五医院结成对口支援单位,推进“一院一特色”项目,根据病种情况及学科实际,定制帮扶方案,目前成都市五医院派驻1名副主任医师担任外科副主任,以“师带徒”形式提高特色专科内部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水平,多次派院感、护理、质控、中医等专家团队到科室查房、组织培训和讨论交流。通过帮扶,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 提供生命全周期医疗连续健康服务

为推动医防融合,达州市渠县静边镇中心卫生院与片区内各分院建立协同工作运行机制和公共卫生工作联动机制,创新管理、队伍、服务、绩效、信息医防“五融合”的服务模式,制定慢性病管理、结核病管理、精神病管理、预防接种等7个医防融合工作配套方案,组建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病种管理团队,开展院前防、院中医、院后管的生命全周期医疗连续健康服务模式,同时采取分类、分级、分片、分标管理模式,将慢病健康管理工作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及医疗资源下沉工作的实施相结合,实现队伍、服务融合和慢病全程管理服务。

成都东部新区石板中心卫生院也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建立乡村医生一体化团队服务模式,即建立由临床医生+公卫人员+村医生的服务团队(家医团队)为居民提供面对面健康服务,做到“流动服务+阵地服务”的“两个服务”结合。同时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公共卫生专家指导下,全科与专科、医疗与公卫融合等,促进防、诊、治融合。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