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里约奥运会上菲尔普斯肩膀上的紫色圆印吗?从NBA球星到游泳冠军,越来越多运动员痴迷拔罐——这项源自中国的古老疗法,正以"无药止痛"的魔力风靡全球!
什么是拔罐
拔罐法是以物理方法排出罐内空气,利用负压原理使罐体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负压和温热作用促使施罐部位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变化,血管内外物质交换加速,加速体内的毒素、废物排出,增强局部新陈代谢,使组织营养状态得到改善。
历史渊源
拔罐疗法历史悠久,晋代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拔罐法的前身,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而唐代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从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拔罐了。
罐具演变
拔罐最早以兽角为罐具,现已逐步发展为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抽气罐、金属罐、多功能罐等多种材质的罐具,操作方法得到了改进和发展,治疗范围逐渐扩大,成为针灸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之一。
拔罐的作用与功效
1、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2、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3、舒缓压力、放松身心,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失眠等症状。
4、面部闪罐,美容养颜,减少色斑,使皮肤更加白皙;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使皮肤更加紧致有弹性。
疼痛类疾病: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痛、肌肉劳损等。
外感疾病:外邪侵袭所致的感冒、咽痛、身痛、咳嗽、哮喘、面瘫等。
脏腑功能失调疾病:胃脘痛、腹痛、泄泻、便秘、痛经等。
皮肤疾病:带状疱疹等。
哪些情况下不适合拔罐
①急性严重疾病、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患者;
②有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的患者;
③凝血功能异常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④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
⑤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⑥妊娠期妇女,以及处于过度饥饿、饱食或醉酒的状态都不适合拔罐。
拔罐后的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拔罐有着开泄腠理的作用,所以拔罐后需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拔罐后半日内尽量不洗澡,特别是冲凉水澡。
同一部位,不能反复拔罐,在拔罐的斑痕消退前,不再拔罐。同一部位拔罐一般隔日1次。急性病至痊愈为止,一般慢性病以7-10次为一调理周期。两个调理周期之间应间隔3-5天(或等罐斑痕迹消失)。
医生提醒
要到外头随便找个摊摊、店店就拔罐了,不专业的操作,烫伤时有发生,
消毒不合格也容易感染传染病,想想划不来!拔罐儿还得找专业的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科室推荐
内江市中医医院康复科老区是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拥有一支技术力量强大的医护队伍。全科医护人员25人,医生1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1名),护士10人,康复治疗师4名。科室在负责人袁新华带领下中西医并重,中医特色突出,科室坚持继承、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以推拿、整脊、针刺、灸疗、小针刀、拔罐、熏蒸、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浮针、小针刀、内热针、杵针、关节松动术、功能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神经节阻滞技术等诊疗项目外,积极引进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及设备开展各种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心理治疗、言语治疗,充分展现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优势,又注重发展现代康复技术。
目前,科室在推行骨科康复一体化,促进骨科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的标准化、同质化。在不断发挥中医传统康复的优势,不断学习先进的西医康复技术,向多学科介入,如重症医学科的康复介入,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外科的康复介入,不断深入临床科室,优化提升医疗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针对科室病种情况和临床需求开展全科人员参加的学术讲座,通过内部培训不断提高科室康复服务及技术水平,把科室打造为专业技术过硬,服务良好的特色专科。(杨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