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老人上山采药失踪!16小时紧急接力救援......

来源:沐川县公安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3-02 14:09:50

脚踩荆棘、刀开野路,从深夜到天明,从深山到丛林,就在昨天,一老人上山采药迷路被困失联29小时,警民联动历经16小时惊险救出老人。

1677737455047.png

村民报警求助,联合救援深夜集结

“叮铃铃……”2月27日晚上9时,黄丹派出所响起了急促的报警铃声:“家里老人在深山中失联了,生死不明,请求救援”。

据家人讲述:老人年事已高,2月27日早上8点左右独自背着背篓到深山徒步采药,直到晚上7时,眼看天色渐暗,老人依旧未回家,家人多方寻找无果后,焦急万分,遂报警求助。老人独自一人在山上,随时会有危险,情况十分紧急,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值班领导,并立即会同镇、村两级部门和县应急救援部门等多方力量展开联合救援。

1677737529255.png

深夜到凌晨,救援人员拉网营救

经了解,老人走失的地方人迹罕至,密林丛生,蛇虫鼠蚁多且昼夜温差大,加上夜间视线不好,救援难度极大。为尽快找到老人,派出所人员一方面协助政府根据地形和山路情况,以老人进山方向为目标制定详细的搜寻方案;另一方面安抚好家属及群众情绪,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工作,并安排专人每隔半小时就向老人的手机拨打电话,功夫不负有心人,救援队员终于接通了老人的电话,老人称身体并无大碍,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身边也没有标志性特征物,且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搜救信息,救援队伍只能通过手机定位确定其大概位置,熟悉山况的当地村民自告奋勇加入了其中,因夜晚能见度低,加之山高坡陡,救援难度大,一夜寻找无果。

1677737566447.jpg

16个小时紧急救援”化险为夷“

2月28日清晨 ,救援队员再次通过大量的数据定位分析,进一步缩小了老人的走失范围,随即协助政府再次组织户外向导、熟悉路况的当地群众上山搜寻,救援队员一路上钻丛林、踩荆棘,经过16个小时艰难搜寻,终于在位于黄丹和茨竹交界的深山里成功找到老人,老人自称上山采药不慎迷路,因饥饿、惊吓、疲惫,在山中待了许久,此时显得虚弱了不少,回忆起自己在山上遇险的经历,老人仍心有余悸,获救后,老人向所有救援队员表达真挚谢意。目前,老人身体无大碍已安全到家。

1677737577855.png

广大网友们,如果再次发生类似情况,没有一点自救能力那一定很着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救。

遇到突然情况时应该怎么做呢?

自救

寻找水源和食物。水比食物更加重要,在山区里一定可以找到水源。

迷路不惊慌。如有水源,可沿水流往下游走,一定能找到出口;如果天黑了,可找地方宿营,最好等天亮再走,否则只会越走越迷路。

避免失温,露宿要选择避风处。保持体温尽可能正常,在野外环境下体温过低或过热可能是致命的,晚上到来之前应该用树叶覆盖作为毯子,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身体温度流失。

求救

如果有能联系到外界的通讯工具,求救时一定要告知身边附近的标志物,比如水库、村庄和雷达站等。

随身若携带口哨,请不间断地吹口哨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没有携带口哨,大声呼救也是可以的。

可以用树枝、鲜艳的布条或者其他肉眼比较容易看见的物体,摆放成SOS或者别的求救信号,如果山上有救援飞机飞过,会比较容易看到。

即使情况更糟糕,遇上断水缺粮,也不用太过害怕。保持冷静,不要随意放弃,努力保持体力和体温,赢得时间自救或者等到救援人员的到来。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