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四级高级法官唐学才:把平凡的工作做好

来源:资中县人民法院 作者:王兴洲 发布时间:2022-06-20 12:29:36

他是资中县人民法院勤恳耕耘在审判一线的优秀法官,他扎根基层三十余年,为辖区群众定纷止争,为乡村振兴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服务,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信赖他带领法庭干警在平凡的岗位上苦干实干、奋勇争先,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在担任公民人民法庭庭长期间,公民人民法庭被表彰为全省法院系统先进人民法庭、全省法院优秀人民法庭、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他被表彰为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他就是资中县人民法院鱼溪法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唐学才。

唐学才.jpg

 

扎根基层的“平凡人”

现年57岁的唐学才于199110月到资中县人民法院工作,从初次接触当事人的忐忑,到游刃有余地化解矛盾纠纷,在31年的法庭工作中,他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宪法和法律,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真心体味群众疾苦,用真情化解矛盾纠纷,为人民审判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

“他做事细致,话不多,但一聊起案子,就能打开话匣子。在他的心里,总想着案件和当事人。”唐学才的法官助理说。在同事眼中,唐学才个儿不高,外表斯文,说话温柔,与同事站在一起时极不起眼;他的生活很简单,单位、家庭两点一线,如同每一位普通的基层法官一样,每天不是在爬坡上坎、走村入户调查案件、寻访当事人,就是在开庭、调解、写裁判文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有忙不完的工作。

唐学才2.jpg

唐学才的日历里,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他对于办案近乎“痴迷”,从未因为节假日、休息日而耽误办案。在一起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中,唐学才得知被告周六回家探亲,便放弃周末休息,抓紧时间进行多轮协调,成功调解该案件。考虑到案件有可能转入执行程序,唐学才在调解结案后还继续对被告做释法明理工作,向其讲明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后果,促使被告自动履行给付义务,最大限度维护原告合法权益

多年来,唐学才心系案件和当事人,却始终与当事人保持清白关系,坚持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从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从未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吃请送礼,严格落实“三个规定”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

 

善于调解的“热心人”

唐学才认为,调解是解决矛盾纠纷最利民、最便捷的途径。他本着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态度,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近三年调解结案464件,全部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唐学才3.jpg

他始终把“调解”挂在心头,抽丝剥茧,巧化纠纷,总结提炼出调解“五颗心”工作法,即用一颗热心对待调解工作,用一颗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用一颗细心厘清争议焦点,用一颗诚心对待当事人,用一颗公心处理案件。在办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唐学才经过耐心走访,细心观察,了解到企业属被告个人独资开办的小微企业,计划转产,但缺乏资金支持,已停产数月;而企业由原告提供的部分煤沙及煤炭堆积数月,处于闲置状态。考虑到一边是煤沙被搁置,浪费资源,一边是货款被拖欠,影响正常交易秩序,唐学才果断建议双方以货物折抵部分货款,并灵活运用“五颗心”调解工作法,反复做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既化解了矛盾纠纷,又促进了小微企业良性发展。

 

勤学善思的“明智人”

“我的一生可能会审理几千件案子,但很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进一次法院,打一次官司。如果这一次官司,让他们受到不公正待遇,影响的是他们的一生,必须慎之又慎。”唐学才认为,只有勤学善思,不断增强业务本领,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平正义,确保每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唐学才4.jpg

31年来,唐学才从未停止更新知识储备,涉猎知识涵盖业务知识和信息技术。他时常向技术人员了解最新司法技术和信息化应用,并且活学活用,充分借助调解平台、微信等,采取“线上+线下”调解方式,有效破除地域限制与疫情影响,让当事人感受到“指尖诉讼”带来的便捷。20224月,他通过“云上法庭”成功调解一起被告在非洲务工、原告长期在外省居住的离婚纠纷案件。截止目前,他已累计“云上开庭”50余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使群众充分享受到智慧法院建设带来的“红利”。

法官的岁月,惟案能言。“我是个平凡的人,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做好就行了。”这是唐学才对司法事业最诚挚的誓言。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他三十年如一日,将全部精力和心血倾注到了纷繁的案件中,靠的是初心,是坚持,更是奉献。(王兴洲)

 


责任编辑:梦雪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