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坚守平凡就是一种伟大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伟大出自平凡”系列重要论述的体会
来源:四川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一支队二大队 作者:郭明霞 发布时间:2021-11-19 13:24:4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指出: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2018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强调:“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2021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伟大与平凡的辩证关系,还谆谆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用辛勤耕耘浇灌幸福果实,用平凡奋斗创造不凡业绩,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平凡人的探索为序章,生产力的每一次进步,无不归功于平凡人的勤劳创造。然而,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有的党员干部割裂平凡与伟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平凡与伟大二者之间是对立的,表现在:有的人只知道仰望星空、好高骛远,不屑于平凡岗位上脚踏实地干好当前工作;有的人只知道怨天尤人、不思进取,总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有的人心浮气躁,缺乏坚持的韧劲;有的人自认为“佛系”,逃避担当、掩饰惰性,认为伟大是上天注定的,持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特别是在基层的个别党员干部,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思想意识影响,没有更高追求,更多表现为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度日子。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个人健康向上发展,而且极易形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不良风气。对个人而言,这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对社会而言,是一大损失。长此以往,必将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割裂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究其根源,没有正确理解平凡与伟大之间的关系。因此,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千千万万人都需要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伟大与平凡的关系,做到崇尚伟大、坚守平凡,切实用平凡人的涓滴之力,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一、正确认识平凡与伟大之间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其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平凡的量变积淀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向伟大,实现质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体现了“平凡孕育伟大”的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概莫能外。于个人而言,只有日结月累的学习进步,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实现由平凡到伟大的蜕变。于社会而言,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也是从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一个个平凡的小事开始,辅之以积极的激励引导,积小善成大善,积小流成江海,从而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文明水平的大幅提升。于国家而言,财富的积累、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更是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工作,合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从而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际地位的跃升。

“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 ”。江西南昌医院旁的“抗癌厨房”,年近七旬的万佐成夫妇,用火红的炉灶,向抗癌病人氤氲出亲情的味道。365天,没一天停业,他们用平凡的双手,点滴的小事温暖抗癌病人的心灵。素心托高洁的张桂梅,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为贫困山区女孩的追梦人生点亮了希望之光,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献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这些都是凡人善举,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坚持掀起一点一滴的不起眼的小浪花,最后汇聚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滔滔大浪。这些平凡的人,通过做平凡的事,以凡人之力,书写了一段段人生传奇,生动诠释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思想真理。如果没有这些平凡的小事,就不可能让他们生命闪烁璀璨夺目的星光。所以,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宏伟的人格大厦。

二、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再认识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提出:每个历史阶段和历史事变中的主要人物,既是历史剧的“剧作者”,又是历史剧的“剧中人”。同理,如果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剧,那么,人民群众则既是“剧作者”,又是“剧中人”。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就不可能彰显出人民群众的作用。因此,有的人认为历史是由英雄创造的,平凡的人不可能创造出伟大,平凡的人对历史的贡献微乎其微,不能推进伟大事业。这种想法夸大了英雄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平凡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今天,不是某个英雄创造的,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汇聚出的滂沱伟力。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光辉历程显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回顾党带领人民走过的百年征程,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不计其数,他们坚守岗位,脚踏实地做好每件平凡的事,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真理,在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创造出一幕幕凡人壮举,同舟共济书写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三、崇尚伟大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人民。我们一定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2019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最美奋斗者”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模范都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崇尚伟大的重要性。同时,我国在“英雄烈士保护法”中也明确规定:全社会都应当崇尚英雄烈士。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对他们崇尚,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崇尚伟大是对真善美和崇高精神的推崇,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道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如果我们对英雄烈士都缺乏敬意、随意诋毁、侵害名誉,则是践踏民族历史、消弥民族自信、破坏民族认同,最终会阻碍社会进步。每个历史时代都有属于那个阶段的英烈,不管时代后来如何变化,英雄和烈士始终是标注历史的精神坐标,构成了一个民族向慕正义、追求崇高的价值底座。回首走过的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的日子里,那些逆行出征、那些执着坚守、那些守望相助的人们的平凡而英勇的事迹,带给了我们无限感动。因此,敬仰英雄,崇尚他们伟大的精神,才会产生更多英雄,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四、坚守平凡本身就是伟大

平凡不等于平庸,把一切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在现实中,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的人很多,而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的人却很少。究其原因,甘于懈怠,不思进取,缺乏持之以恒的坚守。而那些伟人,即便生处平凡、普通,甚至逆境,仍奋发图强,比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被称为“医圣”的李时珍,原本一介农夫,穿草鞋背药筐,亲尝百种草药,呕心沥血,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本草纲目》;被称“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曾是一名普通的农校教员,但他一心科研,以培育出杂交水稻而家户喻。在青蒿素发现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屠呦呦、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被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等等,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在普通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生动诠释了“坚守平凡本身就是一种伟大”。诚然,人生高度各有不同,但能坚守平凡,其本身就是一种伟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留下只争朝夕的身影,用平凡的汗水浇筑幸福之花,用平凡的努力构筑事业之基,坚守平凡,持续发扬“螺丝钉精神”,永做一颗紧实不生锈的螺丝钉,同样值得尊敬。因为正是有了无数恪尽职守的螺丝钉,社会这架庞大机器才得以正常运转。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又吹响了伟大进军的冲锋号角,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虽然只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无限潜能,要正确看待平凡与伟大之间的关系,崇尚伟大、坚守平凡,必须靠14亿中国人民来实现,努力在平凡的小岗位上大作为。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必将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