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荥经法院“一线两翼四引擎” 推动自查自纠落实见效

来源:综合办公室 作者:张伟 发布时间:2021-04-20 17:35:58

查纠问题环节启动以来,荥经法院把查纠问题线索作为整治顽瘴痼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通过“一线两翼四引擎” 推动自查自纠落实见效。

“学习教育”一主线贯穿查纠全过程

一是通过召开队伍教育整顿查纠整改部署会,组织全体干警学习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等相关政策,讲深“主动查与被动查不一样”的道理, 进一步加深干警对队伍教育整顿的思想认识,提高干警政治觉悟。二是组织干警参加红色教育、英模教育和观看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让干警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思想受到深刻洗涤,以正面教材和反面典型为“镜”,紧密结合队伍教育整顿查纠整改。自查自纠阶段,共开展政治轮训7期、警示教育3次、红色教育3次、英模教育3次、党组书记讲党课1次,组织召开队伍教育整顿征求意见座谈会5次,有力推动“学习教育”一主线贯穿查纠全过程,真正做到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全员参与、务求实效。

“谈心谈话+自查报告” 两翼齐飞激发查纠内力

放下包袱、敞开心扉,让队伍“羽翼”更具活力。一是制定详细干警谈心谈话方案,采取集体谈话和个人谈话相结合的形式,让干警放下包袱、敞开心扉,交流思想、主动作为。二是谈话方式多样化,党组书记下谈班子成员,班子成员、支部联系领导下谈中层干部、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下谈部门干警,以“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为主,“一对多”“多对多”的形式为辅,突出普遍谈和重点谈相结合,反复谈和深入谈相结合,主动谈与随机谈相结合。三是谈话成效具体化,三轮谈心谈话覆盖160人次,做到了普遍谈全员覆盖无盲区,激发干警主动审查检视,从思想源头上铲除“病根”,进行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让队伍的“羽翼”更具活力。

找准“病灶”检视“病因”,让队伍的“羽翼”更加健康。一是进一步提高干警思想认识,认清严峻形势,对标个人事项填报要求深入自查,主动及时向组织讲清问题,确保不走过场、不搞形式,激发干警自查自纠的内力,填出结果。二是开展填报培训,每轮填报前院领导对本院顽瘴痼疾整治内容进行逐项解读和重点内容解析,说明各项整治内容编制的原因、目的以及相关项目之间的逻辑联系,要求干警自觉准确填报自查事项报告表,找准“病灶”、检视“病因”,将自查自纠工作做深做实。三是对干警每轮填写的自查报告制作台账,并对自查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并调整完善下一轮自查报告表,减轻干警填报负担,做到自查表每次都有新增内容,干警每轮填报都有新问题。每轮自查都做到全覆盖,通过刀刃向内,切除顽瘴痼疾,坚决清除害群之马,让队伍“羽翼”更加健康。

“三谈三填” 两翼有机结合,激发查纠内力。严格落实“五必谈”和“三谈三填”的要求,在填报《自查事项报告表》前层层开展谈心谈话,在范围上做到谈心谈话和填报《自查事项报告表》全覆盖。第一轮开展舒心谈话认真填,第二轮开展贴心谈话准确填,第三轮开展交心谈话如实填,通过“三谈三填”方式,全院干警第一轮自查问题19条,第二轮自查问题33条,第三轮自查问题46条,收到干警自写心得体会12份,彻底激发了干警查纠内力。

“清心+润心+舒心+暖心”四引擎助推为民办实事

鲜明荥经法院“我用心您安心”党建品牌,印发《为民办实事“四心”行动工作方案》,布局以“清心”行动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以“润心”行动营造法治营商环境、以“舒心”行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以“暖心”行动加强民生权益保障的“四心”行动,全院干警把“四心”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自查自纠环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边查边改、彻底整改,迅速把查纠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自开展“四心”行动后,深入基层开展座谈3次、法治宣传5次、深入企业调研3次,执行涉民生案款738237.43元,收到群众锦旗1面,感谢信1封。通过践行“四心”行动, 强有力提高了“四个引擎”为民服务的“马力”,助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奋力开创荥经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综合办公室  张伟)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融媒体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