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健康和谐,走向未来

来源:四川工商学院成都校区 作者:陈玉玲 发布时间:2021-10-28 22:38:06

高尔基曾说:“健康就是金子一样的东西”。那究竟什么是健康呢?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心理服务建设就像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根据2021年权威数据显示,抑郁症的全球患者超过3.5亿,中国就有高达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到我国总人口数的4.2%,相当于1000个人里面就有4个抑郁症患者科学研究表明,青年患病率最高,18岁到34岁的青年患抑郁症的人数要高于其他年龄段,其中大学生和职场人员为大部分。如今,心理疾病不单单是指抑郁症,这些考试综合症、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恐怖症、学习逃避症、癔病强迫神经症等等症状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了。

我第一高考时,由于成绩不理想,选择回去复读,重新再战一年。刚开始我迫切的想考高分,来证明自己,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在这个过程中,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压力,我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的紧张,会出现睡不好,吃不好,腹泻,呕吐,恶心等现状。甚至脑海里会出现退学,不参加高考种种想法。平时情绪低落,晚上失眠等等,出现这种情况的人,我相信不在少数。由于我们学校开展了,心理咨询,我通过心理老师,克服了心理困难目前我国精神心理医生加起来还不到2万人,世卫组织资料显示,在美国,每1000人中就有1名心理咨询师我国心理咨询师的人员缺口数量高达43万。而且中国人没有认真对待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就像是软疾病(相对于感冒、骨折等来说),难以量化和感知。类似于,在中国,理工类学科是主流,而对于西方,人文学科才是主流学科。所以心理服务建设是必然的,是十分重要的,是不能忽略的。

帮扶留守儿童就像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孤独的人感到人间温暖。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在今年暑假,我回老家为当地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慰问,宣传了防疫知识,地震避险知识等等。在这段时间里,我辅导他们假期作业,下课休息时同他们一起玩耍,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以及科技的进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我了解到的这些家庭里,大多都是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家里,孩子们听从爷爷奶奶的管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当长辈生病时,能带去医院,照顾长辈;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对未来充满希望,为理想而奋斗。帮扶留守儿童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让留守儿童也能像大家一样,有个温暖的童年,认真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未成年教育就像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的人找到未来方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很多学校还是应试教育,还没有转变过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像点燃一把火那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

在今年国庆上映的《我和我的父辈》,感触挺深的便是第四篇《少年行》。它讲述的是年的机器人穿越时空试验,和一个单亲家庭孩子发生的故事。因为孩子的父亲因为科技离开了,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爱上了科技发明。在影片最后,人工智能机器人,老师,家人豆豆对他的发明表示赞同,老师更是去引领孩子,促进孩子去发现,去创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今朝唯我少年郎,敢问天地试锋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注重教育至关重要,它关系着国家是否能发展,关系着我国政治经济是否先进,是否在国际中处于领先地位。

健康和谐,简单的来说就是指人身体心理都健康,生活,学习,工作等等能和谐发展,将来能很好适应社会,创造价值。这样,我们自己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国家也能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进一步。(陈玉玲


责任编辑:刘华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