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别害怕,让我抱抱你吧!

来源:四川工商学院成都校区 作者:郑雪莲 发布时间:2021-10-28 23:05:33

你说:“抑郁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坠入了满是臭气的泥潭里,那种窒息而又冰冷的感觉,让身体愈发沉重,周围只有无边的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静。

我感到害怕,我想大声呼救,却突然意识到我的身边没有人,只有我……我想拼命挣扎,但是越挣扎,却陷得越深,越来越强烈的窒息感,让我的身体变得僵硬和迟钝,甚至连动一动手指都很困难。我只能在漫长的痛苦中等待着奇迹的发生。没有了下坠感后我睁开双眼,但随后发现那只不过是因为我停止了挣扎,我依旧被禁锢在这里。

我彻底绝望了。

时间开始变得很慢了,每一刻都只是重复着上一秒,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奇迹发生,还有没有可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如果一辈子都是这样,那也只是受罪,还不如就放弃挣扎,结束这种煎熬。渐渐地,我不再期待能获新生,只是不停寻找和制造各种机会让自己停止呼吸,我所有的努力都不再是为了重返人间,而是如何让自己葬身泥潭……”

我疑惑不解,随后说道:“不要这么悲观,这算不上什么病,开心点,兴许是你想太多了。”

我看着你苦笑一声,摇了摇头,“没人觉得我病了,你们只是觉得我想得太多了。”

你转身离去,我便再也没有见过你。

关于抑郁症,似乎都很熟悉,因为,抑郁很流行啊。无论是主持人崔永元的那句“得抑郁症的人基本都是天才”,还是张国荣遗书上触目惊心的“Depression (抑郁)”,都让我们捕捉到了抑郁的身影。

抑郁,如同一种流行趋势,在我们身边蔓延开来。

有的人会把抑郁症当做隐疾,不敢去医院看医生,有的人会把抑郁症当做时尚,赚取人们的同情与关怀,有的人会觉得抑郁症很可怕,有的人则觉得这算什么呢,有的人动不动就说自己或他人有抑郁症,有的人对抑郁症患者敬而远之……

或许,基于很多原因,我们对抑郁症有些许多误解,很多未成年人在媒体上频繁看到明星爆出抑郁的消息,演艺圈也似乎成为了抑郁症患者的集中营,惹得未成年人争相抑郁,似乎不写点颓废丧气的文案,不摆出一副多愁善感的模样,不体验一下抑郁的痛苦,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跟不上节奏。

常常有人会因为一段时间比较低落的情绪状态而感到担忧,听得最多的便是“我该不会是得抑郁症了吧。”然而人的心绪起伏和情绪波动就好比月亮的阴晴圆缺,都是正常且自然的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产生消极情绪就代表着你得了抑郁症,这只是一种自然的抑郁情绪,当人们在面对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总是会产生低落沮丧甚至是崩溃的情绪,会觉得内心压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但感觉到抑郁情绪并非就一定患上了抑郁症。

抑郁情绪像是人容易感冒一样,会难受但很容易治好,但抑郁症却更像是刀子插入心脏,既痛苦又致命。我们应该分清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而当抑郁情绪转变成一种痛苦而又持久的情绪体验状态,无论对所遇到的任何事件都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的抑郁心境,是否就是患上抑郁症了呢?也不是。

心境低落时,并没有对自身,他人,家庭,社会造成负担,也没有因此妨碍正常的学习,工作,并非抑郁症。

众所周知,司马迁被处以宫刑,这种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会一直伴随他终身,可他却能将悲痛转化为力量,写出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而《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更是被当做抑郁症患者的范本,虽然林妹妹忧郁,孤僻,敏感,多疑,但她在生活中仍会吟诗作对,与人来往。

很多未成年人在有抑郁情绪或抑郁心境的时候,喜欢在网上找免费的抑郁自评量表,使用非常方便,只需要测量出分值就能够得出结果,但我们应该知道的是,不能以测量结果作为诊断依据,量表分数只能够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不是绝对的标准。更何况自评量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主观的影响的,如果我们带着“我抑郁了”这种想法去做,那么我们的判断同样是倾向于我们的预期的。

每个不曾经历过抑郁的人,都无法真正体会到那种撕裂和绝望,但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的病症,都需要爱的滋养。而你曾经的话语,对于我这样没有过抑郁经历的人,很难凭空想象和领会一个记忆中不存在的感觉,但我现在却明白了,抑郁症不仅给个人带来痛苦感受和不良影响,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心理压力、经济负担,甚至影响社会安定。

曾经,我认为你的抑郁症“算不得什么病”,“是不是想太多了”,你已经耗尽了全部力气去抵挡那个黑暗的深渊,而我的冷漠和回避已经把你推入更深的谷底。

如果,当初我能够鼓励你去及早就医诊治,积极配合治疗……

如果,当初我能为你提供一个温暖友善的环境,给予你理解和支持……

如果,当初我能对你说一句:“别害怕,让我抱抱你吧!”……

如果,当初我能……

 (郑雪莲


责任编辑:刘华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