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健康生活,美丽人生

来源: 作者:河清 发布时间:2023-04-19 14:23:58

三月的一天,我和朋友们赏花经过“牧马学校”,这是我的母校。此时有一个班的小朋友们在上体育课,霞光洒在他们稚嫩的脸上、身上,一个个生龙活虎。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我的邻居小强(化名)也在这里上学。

小强出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家里,奶奶和父亲都得了痨病,母亲生下他后的第一年就因家贫离家出走,至今未有消息。

父亲有病,但为了生活,也常常出去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小强由奶奶带大,到了上学的年纪,奶奶把他送去上学,乡村根据他家情况,减免了他的学费,让他好好读书。可是小强怎么都学不起走且性格内向,不与人交流,常常发呆。二年级了,连十个数都数不了,老师常常家访,也不见好转。他爸爸回家见他这样,很生气,打他,奶奶心疼孙子,着急了。记得

一个星期天,天下着毛毛雨,我打着雨伞去看庄稼,经过他家门,他奶奶叫着我说“珍珍,你有文化,你来教教我孙子,看看他是不是不识数。”我看她着急的样子,我也想力所能及的帮帮她,因为我也不相信平时看着很聪明又乖巧的小强怎会不识数呢!

小强正在做作业,说是做作业,就是在那咬笔杆、我来到他身边对他说,我们小强真棒,一定会数、会写的,说时我便教他数数,从1数到10,教了几遍,他居然能记着数到6了,他奶奶笑了,高兴地像个小孩,大声说:“我孙子识数的、识数的,谢谢你,珍珍”。我抚摸着小强的头,对他说,小强真棒,继续加油,小强害羞的笑了,阳光照在他稚嫩的脸上。

我对他奶奶说:“小强虽然只记着6个数,但也很不错了,小强不是不识数,是缺乏自信和正确的引导以及鼓励。他缺失妈妈的陪伴与爱,心理失去平衡,很自卑。以后,你和他爸对他耐心点,要和他多说话、沟通,鼓励他,让他身心健康成长。他自然也会努力学习了。

后来,我们彭山区的心理服务自愿者,了解到情况,到他家给予心理疏导,正确引导,加上他奶奶和父亲的爱,让他的脸上有了笑容,学习也有了进步。

再后来,学校来了位美术老师,她叫朱茂吉,她的教学让我的母校“牧马学校”的孩子们取得了不少的收获和进步,在作画的同时,也能够很自然地和人交流,并展露出自信灿烂的笑容。同时学校还请社会心理服务自愿者到学校为需要的学生和留守儿童做心理服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健康生活以及对环境,交通、法制、防火等的宣传。对于小强,心理服务自愿者和朱老师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关爱并与小强的奶奶和父亲及时交流、沟通,一起把小强的自信心树立起来。小强的进步令人可喜可贺。为此,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专门拍摄记录片。记者采访她时,她说:她第一次来到“牧马学校”教美术。第一周上课的情景仍让她记忆犹新。

她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极度缺乏自信,上课偶尔提个问题,却没有孩子愿意主动回答。

为了给孩子们树立信心,她在生活上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怀,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最大的鼓励。

为此,她制定了“美术三重奏”策略,成功帮孩子们找回了自信

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要树立起孩子们的信心。但就是这一过程,却花了三年时间来完成。

在日常生活中、课堂上,她会要求孩子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一幅画,由几个孩子共同完成,大家一起提意见,渐渐的,原本安静的美术课堂有了活力。

策略的第二步,就是临摹作品。她让孩子们临摹大师的作品,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眺望。

当孩子们学会了美术技法后,再用自己理解常识去作画,然后把新学到的知识内化,用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出来。

策略的第三步,则是创作。当孩子们的绘画技法越来越娴熟,她便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动笔去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在绘画过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经过“美术三重奏”的历练,“牧马学校”的孩子们取得了不少的收获和进步,在作画的同时,也能够很自然地和人交流,并展露出自信灿烂的笑容。

小强的进步更是让人欣慰,无论是学习,还是身心健康都令朱老师和社会心理服务自愿者以及小强的亲人们欣慰,小强看到自己的画作,自信的笑容更是那样的灿烂,阳光。

就在今年,我们眉山市彭山区社会治安志愿者协会,获评社会组织评估最高等级一5A级社会组织。他们通过组织发展爱心自愿服务活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心理咨询服务、普法宣传、关爱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爱老敬老等服务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他们为服务彭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为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贡献力量。

下课铃声打断了我的回忆,孩子们阳光活泼的身影令我欣慰,让我也感觉自己年轻了。

祝愿我的母校“牧马学校”越来越好,祝愿孩子们健康生活,都有美丽的人生!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