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网
法治文化研究会

雨城区: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来源:雨城区文体旅局 雨城融媒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4-09 17:25:29

“十三五”期间,雨城区文化、体育、旅游及广电事业各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繁荣文体旅游事业,促进文体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文体旅活动,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大力推进文体旅游产业发展。

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

全面推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错时延时服务,推动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和旅游公共服务效能。

持续完善区、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新增文物国保单位1处,省保单位5处。

以保护传承为路径  用好用活历史文化遗产

实施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完成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促进非遗传承和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逐步发挥好大师工作室的传播功能,开展面向社会的传统工艺展演、体验、传习、讲座、培训等活动普及推广传统工艺,提高市民文化认同感,激发其传承保护的自觉性和文化自信。

做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工程抬阁(晏场高台)工作;依托龙舟赛、晏场文化旅游节、端午民俗演绎等活动,积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提升省级非遗项目的宣传展示力度与效果,以文促旅,促进非遗项目、非遗活动与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融合,推动非遗保护设施与旅游服务融合,并提升非遗技艺传承与旅游互动体验的融合。

以群众需求为主线  持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

以“我们的节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等重点工作、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活动。

为推动雨城夜间经济发展,加快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雨城区积极推进活力街区打造,在正黄商业街区、协和广场欧式风情街、雅安味道熊猫美食走廊分别举办一系列”时尚文化主题活动。

雨城围绕协和广场“国际范”——欧式风情街、“雅安味”——雅安味道美食走廊、“时尚潮”——正黄商业广场,按照“全民总动员,周末小演出,每月大演出”聚力打造雨城夜经济模式。 

有效有力  扎实抓好专项扶贫工作

按照全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对照“补短板、促提升”的需要,确保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全局工作大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工作重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及使用,不断提升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

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持续推进驻村帮扶工作,不断提升帮扶工作质效。抓实脱贫攻坚,做好回头看38个贫困村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提升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院坝)服务质量和水平。开展多彩多姿的群众文化活动,做好文化扶贫惠民工作。

旅游产业持续增长  品牌创建成效明显

“十三五”期间,雨城区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区旅游接待人次由2015年的768.94万人次到2019年增长到1089.68万人次,增幅41.71%,旅游综合收入由2015年的55.32亿元到2019年增长到106.6 亿元,增幅92.7 %。

全区A级旅游景区数量由2015年的4家增长至2020年的6家,其中碧峰峡景区是四川省近三年来创建的首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省唯一一家民营5A景区,全国唯一熊猫主题乐园。成功创建碧峰峡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级文旅品牌29个,天府旅游名县、文旅特色小镇等省级文旅品牌130个。上里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省首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产业要素不断优化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8年12月连接成都的川藏铁路成雅段正式通车,成雅、邛名、雅西、雅乐、雅康高速贯穿全境,雨城纳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先后升级改造S104线、S105线等旅游公路,建设旅游风景道2条20余公里,持续实施“一核三廊”添花增彩工程,“增绿”面积6万余亩。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游客服务点等74个。

新建改建熊猫山谷生态环保厕所等118座,其中A级以上旅游厕所达31座,3A级旅游厕所11座。投资200万元,提升雨城旅游大数据中心,开发智游雨城微信小程序。投资300余万元,安装全域全景图23套,维护和增设标识标牌3000余块,与全域旅游发展相匹配的便捷化、高质量、全覆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区内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全区有宾馆酒店450余家,其中星级酒店5家,涉旅企业、旅游经营单位8000余家,国际国内旅行社及服务网点40家。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融合、全产业提升,规划打造了国家级省级特色餐饮店28家,特色住宿182家,特色旅游商品64个,开发漂流、采摘等特色体验项目26项,主题旅游路线5条。

特色业态异军突起  市场营销稳步拓展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特色业态打造,制定出台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民营经济二十一条、民宿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等,在乡镇实行点状供地,全力支持民宿发展,目前全区已建成精品民宿16家,在建民宿20余家。全区初步形成了碧峰峡、草坝、多营民宿集群,“生态、业态、文态、形态”四态合一的局面加速形成。

大熊猫文化和藏茶文化两大 IP 知名度迅速提高,先后在成都、重庆和西安举办雨城区文化和旅游推介系列活动,组织龙狮灯、端午龙舟赛、年猪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旅节庆活动,打响雨城“生态颐养地•国际熊猫城”城市名片。

坚持规划引领  统筹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高位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立足本区情况,突出特色,创新举措,紧紧围绕“群众体育全民战略”“竞技体育金牌战略”“体育产品品牌战略”“少年人才储备战略”四大重点,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组织网络不断完善加强,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体育大众化进程逐步推进,体育事业得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不断强化全民健身要素保障。共计投资100余万元,新建姚桥小区篮球场和全民健身路径等体育基础设施。“十三五”期间收到上级下达的体育彩票公益金399万元,并严格按照资金使用原则,将资金安排用于改善提升行政村体育健身场地基础设施条件,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支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维护及更新体育场馆设施设备等方面,有力推动了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了体育强区建设步伐。

扮靓赛事活动  助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坚持开展经常性、传统性、品牌性的全民健身活动,充分利用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及全民健身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广大市民群众、党员干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有效带动推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特色文体活动备受推崇。结合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围绕雨城区“春赏桃花、夏赛龙舟、秋攀高峰、冬喝旺汤”这张生态文化旅游名片,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龙腾狮跃闹元宵”龙狮灯大赛、端午节青衣江龙舟赛、九九重阳“秋攀金凤”西蜀天梯登山比赛、市民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等具有浓郁雨城特色的传统群众体育活动品牌。

此外,还积极承办了“国际熊猫城,茶马古道行”2019年中国户外徒步城市积分排名赛1场国家级赛事、2020年四川省“百城千乡万村”篮球比赛(雅安赛区)、2020“佳贝艾特”中国成渝双城万人瑜伽大会创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活动、“骑遍四川·2020年环茶马古道”雅安(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5场省级赛事、雅安市小学生篮球锦标赛等14场市级赛事,丰富了群众的体育活动。2017年成功创建四川省“柔力球之乡”,2018年8月,原雨城区文化旅游体育和新闻出版广电局被评为2014-2017年度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竞技和青少年体育持续发力。每年坚持举办全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小学生“三好杯”篮球赛、小学生“萌芽杯”和中学生“希望杯”足球赛、中小学生“星耀杯”乒乓球比赛等。突出雨城区少儿业余体校田径、拳击、散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重点项目,狠抓青少年体育和业余训练,认真选拔培养竞技体育后备力量和后备人才,近四年间向上级体校输送各项目运动员350余人,向省专业队输送40余人,雨城籍运动员在国家和省级青少年比赛中持续取得优异成绩,在2018年四川省十三届运动会上荣获5金3银4铜,获奖牌人数占全市八个区县输送队员的一半以上。

乡镇体育活动热情高涨。在基层培育、扶持群众体育团体,指导其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目前,雨城区有体育总会一个,万人社会体育组织8个,青少年业余体校1个;全区8个镇、5个街道办、20个社区、3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93个行政村成立了老体协分会。每年精心组织举办了篮球、足球、乒乓球、柔力球、气排球、健身广场舞、桥牌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单项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性,全民健身热潮日益高涨。

改善健身环境  引导群众体育设施多元发展

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雨城区全区人口36万,全区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17万人以上,体育锻炼人口达48%以上。随着经济、文化、体育、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区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以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学校、厂矿体育场、农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和文体广场等为重点的公共体育场地。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开放率为100%;城市街道室内外健身中心5个,比例20% ;乡镇文体活动室8个,比例达100%;社区全民健身广场20个,学校体育场所等各类体育设施796个,总面积达544144平方米,人均体育占地面积1.49平方米。

体育场地管理使用不断加强。全区有1个公共体育场馆,即雨城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实现全面免费对外开放。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机关、学校、基层农村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所实施全民开放、全天开放和全方位管理,切实杜绝体育场所“建管用”脱节的现象。

加强服务保障  加大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力度

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下,体育部门积极推进各类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已基本形成符合区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每年开展各类体育赛事25次以上,参与体育活动人数达52万人次以上。全区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17万人以上,体育锻炼人口达48%以上,达到中等以上锻炼强度的人数比例达35%。

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有效发挥。高度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管理和使用。近年来,先后举办了柔力球、气排球、太极拳、剑、扇、工间操、广场健身舞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体育骨干537人。目前,全区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32人,其中,已注册1432人。现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7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4人,千人拥有体育指导员约4人。

加强监督执法  规范体育产业市场经营秩序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认真梳理体育行业监督管理事项,对照行政许可清单,及时办理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等行政许可事项,依法开展监管工作。加强对体育市场活动的公正监管,每年开展10余次对游泳池等重点场馆设施的安全检查,开展对体育运动项目非法经营单位和个人的排查治理,坚决纠正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常态化开展对《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引导经营单位和个人提高法治观念,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干部职工形成依法办事理念,提高体育工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我区体育事业更好发展。

广播影视公共服务

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99%,完成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发展直播星用户1.74万户、地面数字电视用户0.5万户,农村有线高清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万户,建成189个行政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完成雨城区周公山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雨城区户户通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完成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建设29个,完成农村公益数字电影年度放映2268场。

文化传播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三种技术覆盖方式,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和现代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工程、广播村村响改造建设和应急广播系统组网工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镇行政村公共服务网点,积极推动“高清电视、智慧雨城”建设,极大提升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认真组织实施“2131”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民生工程,加强乡村影院建设,拓展和提升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雨城区文体旅局 雨城融媒)


责任编辑:杨雪娇

新闻总署国登2012-F00075847号· 知识产权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连续出版物刊号 川KXO1-093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B2-20191090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川网文【2019】5415-440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川字第00217号

出版物许可证 新出发字第510105010299号 · 川文旅审函【2019】886号 · 川新广审批准字【2017】335号 · 川法学文研批字【2015】012号 · 川法文批字【2019】009号 · 川新广批函字【2016】30号

国家商标局受理第23862702号 · 网络安全资格认证第23955号 · 省法治文化研究会法治宣传中心负责技术、维护和管理

蜀ICP备12029925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487号

本网站(非新闻类)刊发信息不代表主办单位和本网之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网删改·法律顾问:省法治文化研究会专家委(何艳律师)

四川法艺文化传媒 四 川 法 制 网版权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sc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 移动版

');